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复习在职考研,以及在职考研值得吗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。
竞争形势:内卷加剧,需理性评估难度2023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预计超520万人,非全日制研究生竞争愈发激烈。随着大学毕业生涌入考研市场,在职人员面临“与应届生同台竞争”的压力,内卷现象显著。例如,名校的非全日制专硕(如MBA、MPA)学费高昂且录取率低,需通过初试、复试层层筛选,最终择优录取。
考研对每一个求职找工作人来说,都是一个很大的门槛,在职研究生的难度和全日制的研究生难度都是一样的,自己曾参加过在职研究生的考试,结果考了三年才通过。对于考研的难点,我认为是心态的问题。
竞争压力大 要知道在职考研和应届毕业生做的是同一套卷子,这样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,竞争压力比较大。因为应届毕业生对知识把握的比较好,完全可以趁热打铁考出一个好成绩。而对于在职人员来讲,需要重新复习。知识不成系统 毕竟毕业了,很多知识重新拾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事情。
总之,休息好很重要。这个学习时间多与少,具体做什么,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考试科目安排和调整,但一天也别太少了,就学个5小时的话几乎等于没咋学,真正学习起来时间过得很快的,而且时间会随着考试的临近越来越快,没有前期时间的保证到后面就会很慌。考研别的可以崩,心态一点不能崩。
然而,边工作边考研只适合学习基础好、毕业时间短的学员。这样的学员因为刚脱离校园不久,学习能力、应试能力还未减弱,复习的时候会比一般学员容易,参加考试也能很快找回感觉。对于脱离校园与考场时间比较长的在职人士来说,在职考研会难得多,成功几率很低。
在职考研需要毅力和大量的精力,必须意志坚定,不能半途而废。以下是一位过来人的在职考研复习方法分享:明确目标,制定计划 首先,要搜集资料,确立目标院校和专业,了解考试内容和难度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,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、学习内容、复习进度等。
报考前考虑 明确考研目的:在职考研人需有坚定的考研目标,这将是支撑你度过艰辛备考过程的动力。同时,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研目的,务实选择报考的学校和专业。评估精力与时间:计算工作之余可用于复习的时间,并考虑是否需要通过调整工作强度等方式来保证复习时间。
考研的初始时间预估为12月23日-25日,备考的同学需紧密关注以下重要时间节点:7月-9月:院校发布招生简章 核心内容:根据目标院校官网发布的招生简章,明确报考专业的相关信息。招生简章主要会公布招生人数、报考条件、考试科目及代码、参考书目等重要事项。
总体策略时间管理:由于在职考研,时间宝贵,需要充分利用每天的自由时间,建议早起晚睡,保证每天至少7-8小时的学习时间。同时,要合理规划工作与学习的平衡,避免过度劳累影响效率。辞职考量:如果上班很严且经常加班,一天学习时间特别少(不到5小时),建议认真考虑辞职备考,以提高考上概率。
1、在校学生:心态相对轻松,没有过多的经济和生活压力,可以更加专注于考研复习。在职考生:往往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,一方面要应对工作的挑战,另一方面还要兼顾考研复习,容易产生焦虑、紧张等情绪。报考专业 在校学生:报考专业范围广泛,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。
2、备考规划与时间分配在校考生:时间充裕:可制定长期系统规划,分阶段完成基础复习、强化训练和冲刺总结。典型安排:7-8月:基础复习与真题检验,通过做题查漏补缺。9-10月:报名阶段兼顾做题,逐步过渡到针对性复习。11月:冲刺复习与现场确认。12月:系统总结知识,调整心态,模拟考试环境。
3、就我个人而言,如果考研失败,我不会选择待业复习,我会选择边上班边考研,因为这样也保险一点,至少还有收入来源,不会因为经济压力而导致考研也有巨大压力。
4、大四考研和工作之后再考研有一定区别,在你的初始学历第一学历上面有差距,考研的难度不一样,可选择的范围不一样,这两点就直接决定了你考研的结果,以及考完研之后会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,个人的建议是能在上学的时候考研就在上学的时候考。
5、利用零散时间复习:在职考生可以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复习,如开会、通勤、排队等时间。可以准备一个活页笔记本,记录需要记忆的内容,随时拿出来复习。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时间,提高复习效率。设立工作节点和计划:制定复习计划时,可以设立工作节点,每个节点完成后都有一个标志,表示进入了下一个阶段。
1、综上所述,在职考研最后四个月的学习策略需要综合考虑时间管理、复习方法、学习氛围、心态调整和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。通过合理规划时间、精准复习要点、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以及保持积极心态和高效执行,你将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最大化地利用时间,提升复习效率,最终成功上岸。
2、综上所述,虽然最后四个月复习考研时间紧迫,但只要合理规划、充分利用时间、保持积极心态并注重学习效率,考生仍有机会取得理想的成绩。
3、在职人考研抓住最后黄金期的关键在于查询最新信息、整理好心态、做好时间规划。查询最新信息 在职考研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,而明确目标的前提是了解最新的招生信息。
4、考研最后一个月,可能是做自己最没有把握的题目,应该比较高效,专门练一下类型。最后一个月,做好计划,查漏补缺,每天做一套模拟题。查漏补缺,看曾经的错题笔记,把所有的书再翻一遍,万变不离其宗的课本最重要,然后再刷题找感觉,最后保持健康的心态和体格。
5、月中旬开始复习,12月考试,满打满算复习了4个月,期间心态一直很稳定,紧迫感很强。6点起床,7点背政治,8点到晚10点,专业课和英语。期间累了就会去背诵政治,换换思维。每天学习时间在14个小时,但是我认为复习时间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复习效率。
6、在职考研期间,我通过合理分配工作时间与碎片化、整块学习时间完成复习,具体安排如下:工作时间与通勤安排工作时间:上午8:30-11:45,下午1:30-5:00,无需打卡,周末不上班。通勤与饮食:住处距公司10分钟公交车程,午饭后12:40前可完成用餐,晚5:15返回住处,晚餐自行解决或外卖。
1、保证学习效率 备考过程中,不要一味追求学习时长,而忽视了学习效率。在疲劳或精神状态不佳时,可以适当休息,调整心态,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复习。平衡工作与学习 作为在职研究生考生,平衡工作与学习至关重要。可以合理规划工作时间与复习时间,确保两者都能得到妥善处理。
2、可以利用一些在线学习平台和APP进行备考,如MBA智库、考研帮等。这些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,如在线课程、题库、学习进度跟踪等。图片展示 (注:以上图片为时间管理示意图,展示了如何将一天的时间进行颗粒化切分,以便更好地安排学习和生活。
3、加强背诵和记忆 备考在职研究生时,加强背诵和记忆是至关重要的。这是因为专业课中往往包含大量需要准确记忆的知识点。为了提升记忆效率,可以采取多种记忆方法,如联想记忆、图表记忆等,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住这些内容。
4、备考在职研究生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:加强背诵和记忆 内容记忆:备考过程中,要加强背诵和记忆,特别是专业课中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。通过锻炼记忆力,可以确保内容记忆丰富,信息提取快速且准确,从而提高考试成绩。记忆方法:注意运用有效的背诵和记忆方法,如联想记忆、图表记忆等,以提高记忆效率。
关于复习在职考研,以及在职考研值得吗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,感谢你的耐心阅读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